10月4日-6日,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推动‘后埃博拉时期’中非卫生合作”。经过热烈讨论,与会各国代表团一致通过了《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开普敦宣言》和《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开普敦宣言实施框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此次会议发来贺电。她说,当前,中非卫生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前不久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特别峰会明确了卫生领域“确保各年龄的人群享有健康生活、促进健康福祉”的新目标,此次会议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顺应了中非人民对健康生活的新要求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将秉承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非洲国家携手并肩,与国际社会协同行动,为加强中非卫生合作、提升中非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不懈努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大会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和非洲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人类发展和全球繁荣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中非卫生合作发展方向、提升合作水平。
李斌建议,下一步的中非卫生合作应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中非卫生水平。中国将与非洲国家在疟疾、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及妇幼健康、生殖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项目,推动解决困扰非洲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药品可及性为目的,加强医院、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今后3年,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派遣1500名援外医疗队员,与40个非洲国家合作开展包括白内障免费手术光明行在内的各类短期义诊活动,支持20所高水平的中国医疗机构与非洲医院开展对口技术合作,提升非洲国家临床专科治疗水平,鼓励10所大型中国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与非洲伙伴开展合作,在非洲国家生产、维护并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同时,应以建立中非卫生合作国际伙伴关系为纽带,形成协同、合作、开放的中非卫生合作新格局。
南非卫生部部长莫措阿勒迪说,此次会议不仅是中非卫生合作的重要会议,也是中非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非洲要重建具有适应能力的卫生体系,充分发挥卫生体系在健康、扶贫、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支撑作用,都需要进一步密切中非卫生合作。希望本着健康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最宝贵的财富的共同理念,将中非卫生合作建设成为跨区域性合作的典范。
据悉,自2013年8月首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在北京举办以来,中国先后在6个非洲国家开展“光明行”项目,共为约2000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并与4个国家建立了“眼科合作中心”,与6个国家建立了对口医院合作关系,在10个国家医疗队建立了中医标准化诊室,共举办了113期卫生相关专题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训了2100多名卫生管理和医护人员。先后为非洲国家建设了38个医疗设施项目,提供了近50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累计向埃博拉疫区及周边共13个国家提供了四轮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非抗疫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
会议通过的《开普敦宣言》表明,与会各国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中非卫生领域合作深化发展,具体包括: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建设有应变力的公共卫生系统;加强卫生领域人力资源合作;支持非盟及各个非洲国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支持此前在非洲建设的公共卫生设施;扩展艾滋病、疟疾、结核、埃博拉及其他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信息交流合作范围,共同推进建立公共卫生专家信息分享网络机制;双方鼓励医院或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为非洲国家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援助举措;将鼓励双方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开展合作。
与会各国卫生部长均表示,《开普敦宣言》及其实施框架所强调的各方在卫生领域的合作与非洲国家内部、国家之间及整个非洲大陆的优先发展重点及最紧迫的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宣言及其实施框架的发布,为今后中非携手解决影响非洲大陆的重点卫生难题制定了路线,标志着中非合作的新篇章。
四十余个来自科摩罗、佛得角等非洲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各有关部门,共约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发表了视频讲话,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非盟委员会社会事务委员卡洛科、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主任莫埃缇分别发表了致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长王振常介绍了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宋健平教授介绍了中国和科摩罗合作消除疟疾项目的最新进展。会上,中非双方还签署了十个中非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协议。会后,李斌和与会非洲国家代表一同参观了中非卫生合作图片展,并与莫措阿勒迪共同会见了中外记者。(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
李斌主任在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上作主旨发言
李斌主任和与会非洲国家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