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HIV)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的个体间通过行为形成了传播关系网络。从群体角度来看,网络的特征决定疾病在特定范围或人群内的传播速度,研究传播网络特征能为设计和制订有效的艾滋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病毒进化理论和序列分析的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之一。2017年3月,美国CDC在全球首次发布《HIV分子传播簇鉴定、调查及对策指南》。
浙江省近年来新报告HIV病例数逐年上升,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发挥分子流行病学在艾滋病重点传染源的筛选作用,浙江省疾控中心于2017年在省内某地开展了HIV分子流行病学诊断试点,采用最新的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研究当地HIV传播网络特征。
根据初步调查发现,2017年该地新报告病例中共发现十余种亚型HIV毒株类型,主要为CRF07_BC和CRF01_AE,最大的传播簇为CRF07_BC亚型,提示存在较高的HIV传播和扩散风险。根据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筛选获得传播可能性强的病例,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病例均为性伴数量较多、性行为非常活跃的个体,现场和实验室结果趋于一致。
在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帮助下,对传播可能性强的病例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宣传和治疗关怀,控制传播源再传播,使有限的防治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进一步推广有望形成有效的干预新模式,有效降低艾滋病的新发感染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所 范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