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VPN入口 | 网站地图 | 繁体版 | English
  首  页
机构信息 防治动态 会议培训 科学研究 经验交流 技术指南 健康专题 资源下载 服务信息
  政策法规  综合防治  疫情监测  实验室检测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治疗关怀  督导评估  国际合作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旧版网站>>防治动态>>媒体报道
 
 
 
广西首推艾滋病检测实名制引争议
2013-06-04
    

  日前,广西通过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将对艾滋病检测实行实名制,成为中国内地首个明文规定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省区。此举引发争议。有人担心,一旦推广实名制检测,将会使艾滋病高危人群担心隐私泄露而拒绝检测,从而降低艾滋病检测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回应说,艾滋病感染者的信息只有卫生工作人员掌握,任何人不能泄露感染者的身份,因此隐私暴露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广西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区域之一,按照刚刚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条例》,广西将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艾滋病实名制检测——受检测者应当主动向检测机构提供本人真实信息,检测机构应当为受检测者保守信息秘密。早在去年年初,这一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就曾引起社会关注和热烈讨论。

  长期关注艾滋病政策、法律制定的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树杰认为,实名制不仅能够实现对艾滋病患者的跟踪治疗,也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利。

  罗树杰表示:“艾滋病的防治很大一个难题就是检测完了就找不着了,没办法跟踪治疗或者防范、护理与监控,防范是很困难的。(这个政策)有利于知道这个病源在哪里,然后怎么监控,就是说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够影响到别人的健康,但是你跟你亲密接触的人,特别是性伴侣啊、家属啊都不知道你是一个携带者或者是一个病人,这是不公平的,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可能威胁到他人的健康或者是生命安全。”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估计大约有78万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其中约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而如何最大程度地发现这些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防控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中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联盟秘书处联络人孟林认为,目前社会歧视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生活、就业、家庭等面临新的冲击,实名制恰恰触动了这些人群最敏感的神经,就是对隐私暴露的担忧。如果立法方面没有解决歧视问题而强行推实名制,会导致更多的人不接受检测。

  孟林说:“我觉得(不去检测)还是有隐忧的,主要是担心隐私暴露。现在看来,这个情况非常严重,比如暴露之后工作各方面都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人都不去检测,尤其是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比如国企高管、白领、公务员,他不接受,暴露之后工作发展什么的就没有了,所以我觉着实名制是没有意义的。”

  而广西一名资深的艾滋病志愿者周易也不赞同实名制。在他看来,实名制对艾滋病携带者、患者的意义不大,他们更关注的是自身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他说:“人可以选择检测,可以选择不检测,人可以选择治疗,也可以有权利选择不治疗。”

  针对这些疑虑,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艾滋病感染者的信息只有卫生工作人员掌握,任何人不能泄露感染者的身份,因此隐私暴露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吴尊友表示:“有人认为初筛实名,还有人认为只要实名信息就会被泄露,这两种解读确实会使一些地区主动检测的人数可能会减少。如果了解了实名的含义后,有检测需要的人还是会来检测的。这种检测应该是像尿常规血常规的检测一样,如果过分强调艾滋病检测的神秘性和特殊性,这样反而会让人们对这个特别敏感和关注,也更加容易引起歧视。”

  事实上,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通行的做法。吴尊友介绍说,在1996年高效抗病毒药物问世之前,艾滋病检测强调自愿和匿名,但从那以后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但仍然争议不断。

  吴尊友介绍:“在美国1998年,开艾滋病检测会议,美国专家提出要做实名制检测,有的感染者在会场上当场割破静脉抗议。美国是推行实名制检测比较早的地方。现任的美国疾控中心主任,当年在纽约卫生局的时候,做了很多艾滋病的工作,包括实名制检测。每个州的政策不同,在美国多数州是实名的。但目前在日本还是匿名检测。现在在很多国家基本都在推实名,否则没办法管理和治疗。”

  新出台的《条例》还规定,同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将感染艾滋病的事实告知其配偶或性伴侣,如在一个月内不告知,疾控部门将有权代为告知。有人认为,这将导致艾滋病感染者隐私泄露,使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吴尊友对此表示,艾滋病感染者配偶不被感染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更值得关注。

  吴尊友说:“感染者得到家庭理解和支持很重要,一个人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顶不住的,感染者的精神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比疾病本身还严重,家庭要更多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这个事情迟早会被发现,大家考虑得周到一些,用什么方式告诉配偶,寻求理解和支持,而不能回避问题,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源:新华网 记者 潘莹 广西站 张垒 许大为 邓君洋 广西台 韦黎) 

 
 
附件:
 
 
字体大小
健康咨询 留 言 板
领导信箱 邮件订阅
在线调查 RSS订阅
 

Copyright©2002-2023 版权所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京ICP备15059134号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 编:102206 联系电话:010-58900922(中心办公室)
E-mail:office606@chinaaids.cn (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