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室,简称“流病室”,英文名称Division of Epidemiology。前身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研究所艾滋病室(简称流研所艾滋病室,又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监测中心)。199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成立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流研所艾滋病室纳入该中心并更名为流行病学室。2002年1月随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性艾中心”),流病室名称不变,至此成为性艾中心重要的业务科室之一。
(一)业务工作和科学研究
1995年,在原卫生部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到2010年扩增后形成了覆盖8类人群的1888个艾滋病哨点和覆盖5类人群的87个丙型肝炎监测哨点;
1997年开始承担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的汇总和分析工作,2005年3月启动网络直报后,继续负责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的质控和分析工作;
1998年以后,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艾滋病疫情评估工作,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开展1次全国范围的评估工作,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策略发挥重要作用;
从90年代起,流病室先后参与了“八.五”、 “九.五”和“十.五”攻关项目,建立了我国首个吸毒人群艾滋病发病率研究队列,先后设计和组织了一系列针对既往有偿献血员、暗娼、男男性行为者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流病室继续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项目,在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和预测方面开展研究。
目前流病室的业务工作和科学研究涵盖了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疫情分析和新发感染评价以及重点人群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等艾滋病监测的各个领域。
(二)核心职责
负责全国艾滋病性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哨点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督导和技术支持;
制定全国性病艾滋病综合监测技术指导方案、工作指南和手册,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负责设计、组织、指导全国艾滋病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负责全国艾滋病疫情的评估和预测,为国家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规划、法规和措施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承担国内、外艾滋病应用性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