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8月21日上午,渑池县项目协调办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当与会人员一致通过76岁的退休干部张儒敏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时,老张的眼眶又一次涌出了激动的泪水,他哽咽着说:“我的生命是党给的,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一员是我50多年来最大的心愿……”
1941年,年仅八九岁的他就跟随父母外出讨饭、流浪,直到1947年渑池解放。1950年,经区委书记赵世贤、组织委员刘总秀介绍正式参加工作。第二年,张儒敏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之后漫长的50多年里,张老先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1次,但由于工作调动频繁,再加上其他原因,张老一直未能如愿……而今76岁他用了整整50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终身之愿。此时此刻,我深深地被这位有理想、信念和追求的老人所震撼,所感动。
由此,让我想到了朱德“找党”。出生贫苦的朱德,青年时代,目睹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的现实,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寄希望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但这以后的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无休止的混战,他失望了。1922年初夏,朱德毅然放弃了云南省警察厅长的职位,开始寻找党组织。他先从云南来到重庆,拒绝了杨森给他的师长官衔。毫不犹豫地登上了一叶扁舟,顺长江东下,去上海找党组织。到了上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十里洋场,使他更坚定了寻找党组织的决心。几经波折,他终于找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但是十分遗憾,陈独秀对他十分冷淡,拒绝接收一位旧军队的将军。但朱德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更没有因此而惆怅与失望,他毅然决定到德国去,到马克思的故乡去。在柏林,他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比他年轻十多岁的周恩来。36岁的朱德,恭恭敬敬站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迫不及待阐述了自己的夙愿。周恩来感动于朱德的执着,于1922年10月,介绍朱德入党,帮朱德实现了美好的愿望。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尽心竭力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斗,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从76岁的老人入党和朱德“找党”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和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年代如此,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是如此。
托尔斯泰说“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不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理想、信念和追求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丧失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精气神,昏昏沉沉过日子,就有陷入违法乱纪、导致腐败堕落的危险。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你看,由于没有理想、信念和追求、丢掉了精神支柱之后,有的人满脑子装的都是个人、家庭的“小算盘”。有的更是不择手段化公为私,腐化堕落。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等人的悲剧就在于:面对历史潮流的变迁,未能坚定理想、信念,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最后坠入万丈深渊。
所以说,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什么时候都不能丢,精神支柱永远不能倒。我想,也这是76岁老人入党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迪和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