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防中心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09-03-15            来源: 艾防中心

 

2018年  

  3月18日,2017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在贵州召开。  

  5月17日,艾防中心在重庆市召开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控制性传播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并部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试点创新工作。  

  10-18日,艾防中心组织召开中国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艾滋病防治合作技术交流和培训班。  

  11月13-14日,艾防中心在北京承办艾滋病防治国际研讨会。  

  11月30日,在第三十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延东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国家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远程视频听取中国疾控中心关于艾滋病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12月,艾防中心牵头成立凉山州艾滋病防治与健康扶贫工作站。 

2017 年  

  2月26-27日,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疾控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160人参加了会议。

  3月,中心印发《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为相关工作的全国开展提供技术指南。

2016年  

  2月26-27日,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疾控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1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5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进展,介绍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开展情况,交流了各地工作经验,明确了2016年工作要求。 

  3月,性艾中心呈报了调整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建议的请示,并于6月份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发布。调整抗病毒治疗标准为感染者发现即治疗,不再考虑CD4结果,进一步促进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扩大。 

  3月,性艾中心印发《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为相关工作的全国开展提供技术指南。 

  4月,经性艾中心推荐Roger Detels教授申报2016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并于9月获国务院批准。  

  4-7月,性艾中心分6次与28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逐一进行艾滋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剖析,针对剖析发现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为各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精准指导。 

  5月,针对河南发生的“刘建国被艾滋病”事件,性艾中心及时“上报赴河南参加三门峡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刘建国HIV检测的情况分析报告”,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决策提供参考。 

  7月15日,性艾中心及时捕获“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信息,并在中国疾控中心的领导下快速反应,及时处置。通过收集全国感染者收到诈骗电话信息并汇总、分析,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组织开展全国疾控系统的应对工作及稳定感染者情绪;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升级改造工作。 

  8月,经性艾中心推荐,国家卫生计生委选派石凯同志赴我驻非盟使团工作3年。 

  9月,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如期、顺利结束,经验模式在当地得到推广。 

  9月,修改更新并向全国下发了“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4版”。 

  10月,完成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和联系单位2016年重点调度工作,低档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指南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访工作指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 

2015年  

  2月10-11日,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疾控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1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4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进展,介绍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基金方案,交流了各地在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检测策略、促进性病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检测、暗娼人群干预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明确了2015年工作要求。 

  3月,性艾中心先后为31省(区、市)举办三期艾滋病监测重点工作培训和18省份艾滋病病例报告规范、哨点监测质量控制、全国艾滋病疫情分析与评估方法的技术支持工作,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工作。 

  4-10月,性艾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开展系统评估。专家组通过审阅监测数据、组织开展评估方法培训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我国各省份的艾滋病疫情评估工作进行技术支持,并集中审核了各省疫情评估的初步结果。经综合评估认为,截至2015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5万(72万-102万)人。 

  10月,刘康迈办理退休手续。 

  11月9-13日,性艾中心邀请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AAII项目经理Molalign Semaw Asfaw来华进行艾滋病防治技术交流活动,探索开启中非艾滋病合作。Molalign先生先后参观了解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开展情况,并与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 

  12月3日,在《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基础上,修改后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呈报中国疾控中心,转报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将核酸检测纳入诊断标准。 

  12月17日,在《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基础上,修改后的《丙型肝炎诊断》标准呈报中国疾控中心,转报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将新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影像学技术纳入诊断标准。 

2014年  

  3月19-21日,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指示和国艾委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2013年工作进展,对国内外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交流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明确了2014年工作要求。 

  3月,中国-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圆满结束。通过该项目6年多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环境,推动了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程度,并显著提高了社区组织工作能力。 

  4月1日,性艾中心组织开发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该系统的启用将进一步加强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决策参考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信息。 

  7月4日,性艾中心组织开发的抗病毒治疗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该系统可实时收集各级抗病毒治疗药品的计划、采购、验收、出入库、使用和库存管理等各环节的信息,提高全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7月14-15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性艾中心在京举办“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专家研讨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2位具有丰富艾滋病防治经验的国际知名专家及国内专家出席会议。会议认为,中国艾滋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成功控制了艾滋病经血和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病死率显著下降。会议统一了国内专家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认识。 

  7月17-18日,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启动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工作的通知》精神,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北京顺利启动。 

  8月15日,性艾中心在京举办“艾滋病防治工作媒体沟通交流活动”,与新华社等22家媒体代表就全球艾滋病最新防治进展与成效、我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进展与成效和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等3个主题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对引导公众关注艾滋病相关问题、提高防范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 

  9月16-17日,性艾中心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2014年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交流会”。与会代表就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国际项目撤出对社会组织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影响及目前存在问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机制、评估和考核机制及资金安全保障等议题开展了交流与讨论,为社会组织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9月18日,性艾中心举办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全体职工及在读研究生踊跃参加,进一步营造了性艾中心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氛围。 

  9月30日,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全面结束。项目已经按预定计划有效运行,实现了既定目标,项目实施符合项目设计要求,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可行,项目实施有效。项目目标设计与我国三个五年行动计划目标相吻合,项目对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在资源整合和科学利用已经发挥重要作用。 

  11月9日,性艾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持援助西非埃博拉出血热公共卫生培训工作,选派王晓春、张大鹏作为第一批援助西非的公共卫生专家正式赴塞拉利昂开展工作。 

  12月,艾滋病、丙肝哨点监测现场工作已于4-6月完成,2014年艾滋病梅毒丙肝哨点监测报告于12月发布。 

  12月,邵一鸣研究员主研的《我国HIV耐药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课题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年  

  2月27日,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简称“中默项目”)总结暨经验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总结了中默项目在项目地区取得的成效,分享了项目探索的艾滋病综合监测、干预、治疗等模式。来自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基金会的代表以及全国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国家级、四川省及凉山州项目办和执行机构约140人参加会议。

  2月27日,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延期项目(简称“中盖艾滋病延期项目”)启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项目地区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延期项目目的在于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检测及感染者随访关怀有效衔接的模式探索,为政策制定与倡导提供依据。

  2月28日-3月1日,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疾控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1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2年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进展,学习了《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文件,交流了各地在扩大治疗、扩大检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综合防控、高危人群干预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明确了2014年工作要求。

  4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

  7月,自2012年7月,性艾中心与广西合作在钟山县和浦北县开展“艾滋病检测与治疗一站式服务”降低病死率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效果显著,艾滋病患者从初筛到抗病毒治疗的时间间隔缩短为11天,病死率降低50%以上。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医政医管局同意,性艾中心于2013年7月将该试点工作继续在广西、广东、云南、四川、新疆、河南、贵州、重庆、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个县(市)推行,探索“一站式”服务的可推广性和适用性,为降低艾滋病病死率,以及在全国推广探索经验。

  9月,“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二期)(以下称中默项目二期)谅解备忘录在北京签署。中默项目二期将在四川、重庆、福建3省,围绕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开展工作。

  9月27日,性艾中心成功举办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全体职工及在读研究生全部踊跃参加。

  10月31日,性艾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0月31日,性艾中心孙江平副主任获中华预防医学会“2013年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11月,在卫生部领导下,性艾中心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对201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疫情估计报告呈报中国疾控中心。

  11月11-12日,性艾中心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共同主办的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31个省(自治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卫生厅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项目点的代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基金秘书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马丁贝利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回顾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对未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合作情况进行了研讨与展望。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总结会、中国-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项目工作总结会、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十年总结会同期召开。

  12月,艾滋病、丙肝哨点监测现场工作于4-6月完成,2013年艾滋病梅毒丙肝哨点监测报告于12月发布。

  12月,“中国艾滋病重大疫情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获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

  12月,“我国HIV耐药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二等奖。

2012年  

  2月23-24日,2012年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回顾并肯定了2011年各项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对2012年的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的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 

  3月1日,召开性艾中心全体职工大会,凝聚职工队伍,打造一流团队。并为“我为降‘两率’做贡献”活动做工作动员。 

  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 

  5月30-31日,为推动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性艾中心邀请卫生部疾控局孙新华副巡视员带队,对湖南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场督导,并在湖南省召开全国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经验交流会。 

  5月,起草并上报了《全国不同地区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为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要求的对艾滋病流行水平不同的地区实施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提供了依据。 

  6月11-14日,中国卫生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2012年度工作会议在重庆市开。会议全面总结和分析了2011年度项目工作,探讨、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部署了2012年度工作重点。 

  6月12-1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梁东明一行到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就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调研,并举行了“大手拉小手 情暖凉山娃”活动启动仪式。 

  6月18-19日,由性艾中心承办召开了卫生部疾控专家委员会艾滋病分委会艾滋病重点工作论证会,就当前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早发现感染者检测策略、艾滋病疫情统计口径、降低死亡的策略与措施、广西示范区全员治疗降低死亡试点方案、减少新发感染策略与措施、广西新感染源头分析7个方面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专家意见。 

  7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就为期三年的“探索中国艾滋病卫生服务最佳模式”项目签署捐赠合作协议。 

  7月22-27日,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会展中心召开,我国举办中国卫星会议。吴尊友主任作为中国代表在2次高级别论坛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和措施。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民间组织艾滋病工作展台,展示了中国民间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 

  7月,召开重点省份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报告标准和死因分类规范报告试点工作培训班,进一步规范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报告标准和死因分类 

  8月14日,性艾中心承担的科技重大专项预防性艾滋病疫苗研究的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受到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高度重视。 

  8月20日,调整成立政策与社会学室、宣传教育与信息室、丙肝与性病防治室,撤销政策与信息室,调整国际合作项目办公室名称为交流与合作办公室,调整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室名称为预防干预室。 

  8月22日,举办“媒体体验营—走进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媒体记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有了新认识,了解了疾控中心和性艾中心的基本工作,有助于今后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地报道艾滋病相关新闻。 

  8月24日,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完工总结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标志着为期4年的项目圆满结束。该项目以清洁针具交换服务为核心,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提供了包括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清洁针具和安全套发放、检测咨询和转介的综合减低危害服务,推动了项目地区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积极探索,开展了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跨境合作。 

  9月,刘中夫、曾刚、王亮被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授予四川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先进个人。 

  11月,制定并开始实施《驻华国际机构参与中国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评估方案》。 

  12月26-2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 “2012年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总结暨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29个省、市、区的卫生、公安、药监、疾控及部分美沙酮门诊共24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2011-2012年维持治疗工作进展,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部署。会议还对7个优秀工作组及66个优秀美沙酮门诊进行了表扬。 

  12月,圆满完成中国疾控中心布置的2011年度岗位聘任工作。 

  12月,陈清锋被全国妇联权益部评为爱心工作者。 

  12月,王桂英同志被评为2011年度卫生部卫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12月,艾滋病、丙肝哨点监测现场工作于4-6月完成,2012年艾滋病梅毒丙肝哨点监测报告于12月发布。 

  12月,制定《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艾滋病新发感染评价方案”和“艾滋病病死率评价方案”,指导各地科学评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确定的 “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下降25%,艾滋病病死率比2010年下降30%”目标完成情况。 

  12月,美沙酮维持治疗在降低吸毒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共运转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756个,累计治疗人员38.4万人。通过进一步加强美沙酮门诊的综合干预,明确艾滋病检测工作要求,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者艾滋病新发感染率由2011年的0.31%下降到0.2%,进一步下降了35.5%。保守估计,自2004年以来,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约11,000人,艾滋病防控效果明显。 

  12月,我中心圆满完成扩大检测、扩大治疗工作任务。2012年共检测1.01亿人次,较2011年增加了20.3%;新发现病例81508例,较2011年增加了9.4%;新增治疗病人55837人,比2011年增加了21.8%;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7.3%,比2011年提高5.4%。 

2011年  

  2月24-25日,全国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回顾并肯定了2010年我国艾滋病、性病及丙肝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2011年的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的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四免一关怀”政策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五扩大,六加强”防治措施。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检测发现感染者人数目标和新增加治疗病人数目标,作为推动落实防治工作的新策略。 

  3月,《中国新闻》两会特刊-艾滋病防治工作专辑出版并提交全国人大、政协会议。 

  3月,毛宇嵘同志被卫生部直属机关妇工委授予卫生部直属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葛利荣同志被卫生部直属机关授予优秀妇女工作干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3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印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 

  5月27日,陈竺部长调研重大专项,吴尊友主任汇报了艾滋病科研和防治工作进展,特别提到了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工作在凉山州、伊犁州的进展,并提出治疗药品作为预防手段需要进一步关注。陈竺部长对该建议予以首肯,并指示要加强药物策略的研究。 

  6月,全国艾滋病单阳家庭治疗工作会议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启动了“治疗及预防措施”在中国的推行。 

  2012年6月,启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公文等行政工作计算机化管理。 

  2012年6月,性艾中心第二党支部被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9月23日,成功举办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全体职工及在读研究生全部踊跃参加。 

  9月,全球基金秘书处5月份在未经理事会讨论且未事先告知情况下,以我国社区组织参与程度不高及财务管理薄弱为借口,暂停对我国全球基金项目除治疗病人以外的所有资金的拨款和项目的实施。经积极协调,9月,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恢复实施。 

  10月30日-11月1日,卫生部国合司主办,性艾中心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大会主题为“分享经验,加强合作”。卫生部部长陈竺先生,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主席Mark Stirling 先生,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女士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各国际组织总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蒙古代表出席会议。共6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0月,吴尊友同志获评第十二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10月30日,中英策略支持项目3月按计划执行完毕,如期圆满结束;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项目总结会,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并致辞。中英两国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是迄今为止资助资金最多、实施时间最长的双边国际合作项目,为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月,性艾中心被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疾控分会授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疾控分会先进集体 

  12月1日,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考察了性艾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并参观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图片展。温家宝总理在肯定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要求我们要把防治艾滋病工作公开化,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教育,努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给予其平等待遇。在当前我国艾滋病传播已从吸毒传播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的情况下,要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措施,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深入开展防治工作,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12月,在卫生部领导下,性艾中心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对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疫情估计报告于12月发布。 

  12月,艾滋病、丙肝哨点监测现场工作于4-6月完成,2011年艾滋病梅毒丙肝哨点监测报告于12月发布。 

  12月,汪宁、刘康迈同志获评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12月,性艾中心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2010年  

  1月21日,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启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是将第三、四、五、六、八轮艾滋病项目整合成一个项目。项目总经费5.1亿美元,周期六年。其中一期项目工作计划已经获得批准,总经费为1.94亿美元。项目目标是扩大我国艾滋病预防、治疗和关怀服务,促进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的全面可及。 

  1月21-22日,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总结回顾2009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 

  1月28日,在性艾中心的积极努力和组织下,国际艾滋病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杂志《AIDS》,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及其研究进展推出专刊,这也是该杂志首次为一个国家出版专刊。主题为“中国迎接艾滋病新挑战”,内容涉及中国艾滋病基础研究、中国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国针对艾滋病的预防干预与治疗关怀措施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性艾中心主任吴尊友担任这期中国专刊客座主编。 

  2月20日,性艾中心完成搬迁工作,正式开始在昌平新址办公。 

  3月22-31日,性艾中心组织专家对全国艾滋病哨点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确定全国共设置1888个艾滋病哨点,覆盖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孕产妇、青年学生和流动人群8类监测人群。同时,设立了5类丙肝重点监测人群87个监测点。 

  4月4日,性艾中心修订的《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得以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标在提高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中的引导作用。 

  5月4日,示范区与中央转移支付办公室秘书处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 

  5月11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性艾中心承办的第五次中国科协论坛——中国艾滋病疫苗高层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就国际传染病及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未来艾滋病疫苗研发策略以及中外艾滋病疫苗合作研究模式及重点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 

  6月24日,性艾中心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在先农坛体育馆召开。 

  7月19日,由中国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主题组、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等机构联合主办,性艾中心承办的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中国分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主题为“认识中国,艾滋病应对与挑战”。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者代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家庭健康国际等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介绍了中国艾滋病防控形势、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的实践,以及中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今后的工作方向。 

  8月23-25日,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吴尊友主任组织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性艾中心专家一行11人对中央重点支持伊犁州艾滋病防治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督导和技术指导,通过2天的座谈、讨论和现场考察,专家组达成共识,明确了州直当前急需做好的10项工作任务。 

  10月8-9日,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与攻坚技术策略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和香港地区的20余位国际艾滋病防治专家参加了会议,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出谋划策。 

  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克强考察了性艾中心。在科研成果展图前,他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在实验操作台前,他俯身察看实验流程、了解实验结果。李克强说,战胜艾滋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抗病毒疫苗和药物是艾滋病防治的瓶颈。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快科研攻关,力争在疫苗临床试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要针对耐药病人的情况,推进二线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和生产,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1月30日-12月1日,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看望广大彝族干部群众。温总理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扶贫、禁毒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性艾中心吴尊友主任、首席专家邵一鸣研究员陪同了此次考察。 

  12月2日,由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和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性艾中心、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中华红丝带基金承办,主题为“企业承诺 遏制艾滋”的抗击艾滋病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论坛发表了《企业抗击艾滋病北京宣言》。 

  12月14日,中国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总结会在贵阳召开。经过近7年努力,中国社区维持治疗经历了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从简单治疗到综合服务、从主抓门诊数量到门诊数量与工作质量并重的显著变化,在艾滋病防治和禁吸戒毒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  

  2月11~12日,2009年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08年我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成绩和进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还对云南省疾控中心等10家单位进行了表彰。 

  3月27日,性艾中心组织的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工作启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二线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4月,经中国疾控中心批准,性艾中心监察审计室正式成立。 

  4月,经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全国疾控行业网站评测,性艾中心网站综合得分在中国疾控中心直属单位网站中位列第一。 

  7月3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性艾中心和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承办的“以爱之名——2009年中国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搜狐网络大厦举行并在搜狐网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 

  7月,历时3个月的凉山州艾滋病疫情调查工作结束。 

  8月9-14日,第九届亚太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Nusa Dua 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大会期间,我国举办2个卫星会议,即中国应对艾滋病概况和中国的多部门合作:推进针对吸毒人员的减低危害策略实施,受到与会代表关注。 

  8月19-20日,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GAP)项目2009年度会议在贵阳召开。 

  10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将丙肝防治、性病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职能调整由性艾中心承担。 

  10月,协助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在江苏泰州召开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合作的机制。 

  11月,全球基金正式批准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持续滚动项目。 

  11月4-5日,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广西大厦召开。 

  11月9-13日,“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发展20年暨第二届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经验交流会”在北京江西大厦召开。 

  11月,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项目总结会在上海召开。 

  11月,性艾中心协助卫生部在上海举办“第五届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 

  11月25日,卫生部尹力副部长在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办公室主任王健陪同下莅临性艾中心进行工作调研。 

  11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下发。 

  11月24日,历时6个月的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结束,卫生部发布了估计结果。 

  12月,性艾中心组织的基层艾滋病工作者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12月,丙肝防控策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2月31日,由北京出版集团、性艾中心联合举办的《艾滋病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2008年  

  1月,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启动运行。 

  1月,2008年全国省级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科长年会1月23 ~25日在京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卫生厅(局)疾控处、医政处的负责同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副主任、艾滋病防治科科长,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等共计216人参加了会议。 

  1月,邵一鸣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卫生外事先进个人。 

  2月,邵一鸣研究员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月,性艾中心召开第一届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4月,经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全国疾控行业网站评测,性艾中心网站综合得分在中国疾控14个直属单位网站中位列第一。 

  5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 

  5月,韩孟杰书记带队首批7人赴四川省北川、江油、安县、平武、青川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之后,性艾中心先后分9批34人次被派往灾区,包括性艾中心领导成员汪宁、刘中夫、刘康迈等也赴灾区参与救灾防病工作。 

  6月,召开“四川地震灾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研讨会” 为卫生部决策灾后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提出科学依据。 

  6月,国家参比实验室开始正式启用LDMS样品管理系统。 

  7月,17日,性艾中心吴尊友主任专程看望赴四川抗震救灾队员。 

  9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先生到性艾中心访问,就中国艾滋病防治经验展开交流。 

  9月,经统计,全国抗病毒治疗工作已覆盖31个省1495个县(区),累计治疗艾滋病病人53330例,治疗滋病患儿1144人。 

  11月,在性艾中心推动和协调下,全国23个省开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558个,累计治疗吸毒者171726人。 

  11月,性艾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 

  11月,王晓春同志荣获卫生部、总后卫生部颁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12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人权委员会主任Mark Heywood访问性艾中心。 

  12月,由性艾中心等研制的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NA—复制型痘苗艾滋病疫苗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36名受试者均已完成两种疫苗的接种,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 

  12月,由性艾中心吴尊友研究员等完成的“我国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与控制策略研究”项目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2月,性艾中心吴尊友研究员荣获200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12月,性艾中心成立十周年暨第一届中国防治艾滋病科学论坛于12月22~23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 

  12月,性艾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新思路辩论会在龙爪树宾馆召开。 

2007年  

  1月,性艾中心综合防治与评估室成立。 

  2月,性艾中心在海南、贵州省开展了“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智能IC卡管理系统”试点工作。 

  3月,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委托,性艾中心等单位组织对《艾滋病防治条例》的立法后评估。 

  3月,性艾中心协调开展了第二次全国艾滋病耐药调查。 

  3月 在卫生部疾控局支持下,性艾中心开始在全国建立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体系。 

  4月,根据全球基金的要求,为加强中国全球基金项目的监督与评估工作,中国全球基金项目中央执行机构正式设立“监督与评估部”,依托性艾中心综合防治与评估室开展工作。 

  6月,邵一鸣等人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代表毒株的全基因克隆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 

  7月,在性艾中心推动下,启动国家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 

  7月,性艾中心组织制定《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方案(2007版)》,开发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9月,全球基金第六轮中国艾滋病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周期为5年(2008年1月-2012年12月),项目总经费为1 400万美元。 

  10月,性艾中心召开党委成立大会,选举了党委、纪委领导班子。韩孟杰同志当选为党委书记,刘康迈同志当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0月,邵一鸣等人的“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的建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0月,蒋岩等人的“HIV感染诊断的替代检测策略”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0月,由性艾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组成的“2007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国家工作组”,在省级估计基础上对全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 

  11月,邵一鸣同志被评为全国预防医学优秀科技工作者。 

  11月,经性艾中心组织,在国际影响较大的英文杂志《AIDS》上,首次出版中国专刊1期。 

  11月,中盖艾滋病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周期为5年(2007年-2012年),项目总经费为5 000万美元。 

  12月,性艾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开始第一组志愿者的疫苗接种。 

  12月,在性艾中心的协调和推动下,全国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从2006年的44.8%提高到2007年的77.7%。 

  在性艾中心的推动下,全国累计批准美沙酮维持治疗机构512家,已开诊503家。其中,2007年新开诊183家,分布在全国23个省份。累计治疗吸毒者97 554人,比2006年增加161%。 

  在性艾中心的推动下,全国31个省1 238个县已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比2006年底新增288个县。累计治疗41 777人。 

  12月,在性艾中心的推动下,全国已建成确证中心实验室35个,确证实验室151个(2007年新建86个),筛查实验室达到6 968个,覆盖90%以上县级疾控中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具备CD4检测能力,有190个实验室已配置CD4+T淋巴细胞测定的流式细胞仪;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配备了病毒载量检测仪。 

  性艾中心病毒与免疫学研究室耐药检测项目参加VQA/NIH质控考核,全国HIV耐药株检测网络4个核心实验室均以优秀评分通过;病毒与免疫学研究室使用目前国际上三种耐药检测方法参加质控,成绩均为优秀。 

  10~12月,性艾中心根据卫生部整合督导工作的要求,将督导活动整合为多部门联合督导、综合技术督导和专项技术督导3类。2007年共组织121人次,对江苏、广西、福建、贵州、青海、内蒙、湖北、新疆、甘肃、四川、海南、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进行了综合技术督导。 

  在2006年开发设计的基础上,性艾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全国艾滋病实验室网络信息数据库。 

  性艾中心启动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 

  在性艾中心推动下,针对暗娼行为干预工作扩大到全国所有的县(区)。 

  12月,性艾中心选定新疆、四川、广西、湖南为试点,进行了艾滋病耐药病毒毒株的监测。 

  性艾中心完成示范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并开始对示范区项目5年来的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国家参比实验室建立了婴儿HIV早期感染诊断技术及策略,并在云南、新疆、广西、湖北等省(自治区)开始应用。 

2006年  

  1月,性艾中心整合国家级哨点、省级哨点、项目哨点数据,完成388个国家级检测哨点、370个省级检测哨点、87个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项目检测哨点数据的数据整合。整合后,新增9类检测人群。 

  3月,性艾中心组织专家督导各地,完成羁押监管场所的艾滋病病毒筛查工作。 

  7月,性艾中心协助有关部门出台了《滥用阿片类物质类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 

  8月,性艾中心牵头制定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方案》,确立了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 

  10月,性艾中心牵头对正在运行的HIV/AIDS疫情、抗病毒治疗、儿童抗病毒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高危人群干预、自愿咨询检测等相互独立的数据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整合后,数据信息系统全部纳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归口统一管理,定期产出全国31个省、2 864个县(区)关键工作指标的工作月报(季报、年报)。从12月起,各期疫情简报(月报、季报、年报)。 

  12月,经性艾中心统计,2006年共有320个(其中新增262个)美沙酮门诊开诊,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治疗吸毒者37 345人。 

  12月,邵一鸣等人的研究项目“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经性艾中心统计,全国累计治疗艾滋病病人30 640例。 

  性艾中心相关科室开展了家庭关怀试点、吸毒人群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试点和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 

  国家参比实验室多年来持续加入多个国际权威机构组织的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建立和发展了以国家参比实验室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国家级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以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为核心的省级艾滋病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并逐步实现了职能工作质量考评与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电子化回报与管理。 

  性艾中心相关科室启动了艾滋病咨询检测综合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12月,性艾中心相关科室正式启动了全国儿童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并开展了儿童耐药检测和监测。 

  性艾中心相关科室确定了基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治疗管理指标,并实现指标的网络化自动生成。 

  经过性艾中心及相关单位努力,在全国10个省建立了16个HIV耐药监控哨点。 

  12月,性艾中心相关科室启动了TB/HIV双重感染项目,共筛查HIV/AIDS人员750余人,筛查出结核病15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2例。 

  性艾中心作为示范区的技术支持机构,采用专家工作组分片包干与分领域指导相结合的工作管理方式,增设专家组,重新划分领域,启动示范区效果评价工作,并完成了督导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性分析。 

  国家参比实验室建立了HIV新近感染检测的血清学方法,并在云南、新近、广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2005年  

  4月,邵一鸣同志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5月,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签署备忘录,该项目于2007年8月正式启动。项目周期为5年(2007-2011年),总金额为3 000万美元。 

  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正式启动,性艾中心开始通过网络直报管理艾滋病疫情。 

  9月,吴尊友任性艾中心主任。 

  9月,在性艾中心的协调和推动下,全国建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 081个,其中1 157个门诊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共有5 892名咨询员。 

  9月,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周期为5年(2006年7月-2011年6月),项目总经费约2 890万美元。 

  10月,性艾中心协助卫生部制定既往采供血人群筛查和司法系统羁押监管人员筛查方案及督导方案,参加卫生部、司法部组织的两类人群筛查督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公安监管场所艾滋病筛查方案,并收集、整理、分析31个省工作进展数据。 

  12月,韩孟杰任性艾中心党总支书记。 

  12月,性艾中心在卫生部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专家在省级估计的基础上,完成2005年全国艾滋病疫情评估。 

  性艾中心摸索建立了HIV新近感染血清学检测方法,启动了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性艾中心的推动下,在全国建立了9个医疗培训基地,抗病毒治疗覆盖28个省(区、市)的605个县(区),累计治疗20 453人。 

  性艾中心相关科室在河南、湖北等省启动了儿童抗病毒治疗试点项目,为104名患病儿童提供儿童剂型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国家参比实验室建立了HIV感染窗口期检测的集合TCR方法,并在VCT门诊男男性行为人群、IDU人群中开始使用。 

2004年  

  3月,韩孟杰、汪宁任性艾中心副主任。 

  4月,吴尊友同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5月,性艾中心在监测系统内建立了国家级艾滋病相关行为监测点。 

  7月,邵一鸣同志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7月,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由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项目一期为3年(2005年~2007年), 项目总经费为720万英磅,并于2005年1月正式启动;项目二期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结束,项目总经费为500万英镑和250万澳元。 

  7月,根据卫生部领导的指示,性艾中心成立了卫生部两个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联系点(河南省驻马店市和云南省德宏州)工作组,由两名性艾中心副主任分别任组长,同时安排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治疗、高危行为干预方面的业务骨干作为工作组成员,长期固定2~3人驻守在两个联系点工作。 

  9月,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周期5年(2005年7月~2011年3月)。2006年9月,英国政府通过英国国际发展部向中国政府赠款3 000万英镑,其中有2 000万英镑用于全球基金第四轮中国艾滋病项目二期,在现有7省(自治区)76个项目县的基础上新增50个县。项目一期全球基金支持2 393万美元,中方配套699万美元;项目二期全球基金和中英经费约7 900万美元,中方配套约4 870万美元。 

  10月,性艾中心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 

  10月,邵一鸣等人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全长基因系列”获国家发明专利。 

  经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筹备与策划,全国第二批7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启动。至此,全国共建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性艾中心与妇联、共青团和人口计生等部门合作,在示范区开展“面对面”宣教活动。 

  为配合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开展,正式启动了CD4细胞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 

  国家参比实验室建立和完善了HIV感染检测的替代策略,为云南、广西、新疆等高流行区节约了大量的经费。 

  12月,经有关部门与性艾中心的努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在全国广泛开展。 

2003年  

  1月,邵一鸣同志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月,刘康迈任性艾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刘中夫、孙江平任性艾中心副主任。 

  2月,性艾中心协助有关部门出台了《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暂行方案》,成立美沙酮国家工作组,探索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策略、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尝试采用美沙酮药物治疗,并确定了第一批8个美沙酮试点单位。 

  3月,卫生部启动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总体目标是利用3-5年时间,通过开展示范区工作,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机制,阻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为加强对全国示范区工作的管理,卫生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10月,在性艾中心协调和推动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相关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调查,建立了全国艾滋病流行病调查数据库。 

  10月,在卫生部支持下,性艾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推荐的艾滋病疫情估计方法,对全国现有艾滋病感染人数进行估计和测算,完成了《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报告》。 

  10月,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周期5年(2004年9月-2009年8月),总经费为9 788万美元。 

  11月,性艾中心开展全国HIV耐药性本底抽样调查,掌握了大规模用药前全国范围内HIV感染者病毒耐药性本底情况。 

  在性艾中心协调下,初步在全国建立了一个较为齐全的五级实验室检测网络。 

  性艾中心在实验室内建立了应用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相结合进行病毒载量测定的方法。 

  在性艾中心协调下,我国启动了安全套推广干预试点。 

  在性艾中心协调推动下,我国正式启动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到11月,全国共有9个省累计6 000多人接受国家免费提供的4个药物厂家生产的6种抗病毒药物。 

  在性艾中心建立了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 

2002年  

  1月,随着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基础上组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性艾中心”。性艾中心属国家级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行政隶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聘任曾毅院士为性艾中心首席科学家。 

  3月,余冬保博士获世界卫生组织“雅克什奖”荣誉奖。 

  6月,中国综合性艾滋病研究项目(简称中国CIPRA项目)申请成功。该项目周期为5年(2002年6月-2007年6月),并在5年后延长了一年,总经费约1 480万美元。 

  8月,邵一鸣同志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聘任邵一鸣同志为性艾中心首席专家。 

  8月,性艾中心相关科室启动了“针具社会市场营销”的干预活动。 

  性艾中心相关科室开始在全国实验室检测网络内开展扩大国家艾滋病血清库工作,并建立了简便易行的艾滋病药物耐用性监测方法。 

  12月,性艾中心在河南省上蔡县开始第一个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为200名艾滋病患者提供治疗。 

2001年  

  5月,沈洁同志任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10月,在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的美籍华人曹韵贞教授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友谊”奖。 

  11月,刘中夫、孙江平同志任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 

  12月,刘康迈同志任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 

  12月,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相关科室建立了HIV-1感染者免疫功能的测定方法和稳定的HIV-1基因诊断方法。 

2000年  

  6月,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启动。该项目覆盖云南、四川两省37个市(州)83个县(区),项目周期6年(2000年6月-2006年12月)。英国政府为该项目提供赠款2 000万英镑及技术援助。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将临床工作的重点放在HIV-1临床治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医疗护理及检验技术培训,国内运用HAART疗法治疗HIV/AIDS的局面初步打开。 

  12月1日,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网站开通运行。 

1999年  

  8月,邵一鸣等人的“全国范围内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相关科室检出HIV-1的8种亚型,并首次在我国发现HIV-1两种亚型的重组型。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相关科室开展艾滋病病人的治疗研究探索。 

1998年  

  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成立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暂核批事业编制80名。 

  3月,卫生部下发《关于成立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通知》, 同意成立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7月1日,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卫生部领导下的预防、控制艾滋病专业机构,承担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对策研究等任务,行政上隶属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由王克安院长兼任主任,郑锡文任常务副主任,邵一鸣任副主任。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相关科室共发现至少6个亚型的HIV-1毒株。 

1997年  

  1月,整理、分析全国艾滋病病毒感者和艾滋病病例的相关资料,并开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病例报告,建立了相应的疫情库。 

  卫生部疾控司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办《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创刊,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彭佩云的称赞。 

  12月,邵一鸣等人的“云南瑞丽流行区艾滋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跟踪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6年  

  10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下发《关于筹建国家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通知》,决定筹建国家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成立国家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筹备组,由祁国明同志兼任筹备组主任,郑锡文、邵一鸣同志任筹备组副主任。 

1995年  

  1月,在卫生部支持下建立了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 

  6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建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机构问题的复函》中,建议成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协调会议制度”和“卫生部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调整组建全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专业机构。” 

  8月,国务院批复卫生部,同意建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协调会议制度,以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有关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专业结构和队伍建设问题,按中编办提出的意见办理。 

  

艾防中心成立以来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  

2019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42篇,英文论文36篇,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5部。 

  《HIV新发感染监测实验室关键技术建立与推广应用》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2018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54篇,英文论文37篇,SCI论文37篇。出版专著6部。 

  《中国艾滋病流行多维特征分析与循证防治策略构建》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7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58篇,英文论文59篇,SCI论文59篇。出版专著1部。 

2016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63篇,英文论文47篇,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4部。 

  《我国艾滋病重点地区综合防治适宜技术创新性研究与应用》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我国艾滋病重点地区综合防治适宜技术创新性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5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60篇,英文论文46篇,SCI论文46篇。出版专著4部。 

  《重大公共卫生疾病药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0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研究》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2014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80篇,英文论文78篇,SCI论文77篇。 

  《我国HIV耐药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71篇,英文论文65篇,SCI论文61篇。 

  《我国HIV耐药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获得2013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艾滋病重大疫情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2012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79篇,英文论文51篇,SCI论文50篇。 

  《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实践与对策研究-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获201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 

2011年 

  发表论文署名文章中文100篇,英文论文44篇,SCI论文42篇。 

  《艾滋病早期感染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应用研究》获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我国艾滋病早期感染检测策略及应用研究》获2011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 

2010年 

  中心共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135篇,其中英文72篇,SCI文章69篇(N Engl J Med  1篇,PLoS Medicine  1篇;Clin infect Dis AIDS  1篇);参编或主编专著3篇;获得专利一项。 

2009年 

  中心共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134篇,其中英文36篇,SCI文章34篇;参编或主编专著10篇;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一项。 

2008年 

  中心共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154篇,其中英文59篇,SCI文章48篇(Lancet上发表文章一篇,Nature上的一篇);参编或主编专著9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二完成单位);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获得专利一项。 

2007年 

  “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HIV感染诊断的替代检测策略”获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科技论文88篇,英文科技论文48篇,其中在《Lancet》上发表论文一篇。首次在国际影响较大的英文杂志《AIDS》上出版中国专刊1期。 

2006年 

  出版著作13部,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论文90篇,英文论文37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2篇,《AIDS》杂志2篇。 

  “我国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项目通过中华医学奖评审,并荣获一等奖。 

2005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中文科技论文60篇,英文科技论文15篇,编写出版著作3部。 

2004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39篇。 

2003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52篇。 

  获奖及专利申请情况: 

  “SARS病毒核酸扩增(HIV)荧光检测试剂盒”获新药证书 

  “跨膜型和分泌型HIV Gag抗原编码基因及包含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专利 

2002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30篇,其中在国内公开杂志上发表科技论文26篇,国外公开杂志上发表科技论文4篇,出版专著5部。 

2001年 

  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论文集》、《第五届全国病毒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等十余种公开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论文共计47篇。 

2000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外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14篇,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39篇, 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口头交流论文2篇,书面交流论文摘要5篇。 

  翻译出版《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2000—2001年HIV感染的医学处理》。 

  由临床病毒学室主要完成的《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护理、培训指南》出版。 

1999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在国际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26篇,国内公开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 

  “全国范围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著作:《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吴尊友主编 

1998年 

  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全年共发表论文共31篇,其中有5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26篇在国内公开杂志上。 

  “云南省瑞丽市等地HIV感染流行因素和艾滋病传播特点的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