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基于同伴教育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反歧视教育模式”建立-医务人员艾滋病反歧视综合干预模式建立与效果评价(摘要)-全球基金四轮 |
|
|
|
|
|
2011-01-06
|
目的:评价艾滋病反歧视干预对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反歧视干预对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歧视态度转变的效果;评价艾滋病反歧视干预过程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择云南临沧人民医院、广西市第八人民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医技等科室的医务人员共95名进行艾滋病反歧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干预前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干预对象进行测量,并对上述各时点分别进行比较及趋势分析。结果:云南省:(1)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处于中等水平(17.48±2.29),在5个时点上变化呈上升趋势,6个月知识水平上升至高水平(19.11±1.02),各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艾滋病一般歧视态度总分及其分类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后的四个时间点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3)不同时间点之间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就医过程中歧视态度总分及其分类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四个时间点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广西壮族自治区:(1)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处于中等水平(17.48±2.29),干预后1个月知识水平上升至高水平(18.40±1.56),知识水平变化呈上升趋势。(2)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一般歧视态度总分、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得分在干预后及干预后1个月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倾向方面得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就医过程中歧视态度总分及其分类得分在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结论:艾滋病反歧视综合干预模式对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降低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歧视、增加对艾滋病人接受效果显著。
|
|
|
附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