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法解读

 
  一、背景

  会计法是规范会计工作的基础性法律,着重解决会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会计法自1985年通过并实施以来,历经1993年第一次修正、1999年修订、2017年第二次修正,2023628日第三次修正并于202471日正式施行。会计法修订和修正的过程不仅体现了我国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化推进,我国财会工作从“有法可依”向“良法善治”的转变,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追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变化

  ()明确工作方向,更好服务中心大局

  新会计法在保证现行制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明确开展财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会计法的实施效果直观的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

  ()完善会计制度,不断提升信息质量

  新会计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首次将会计信息化入法,不断探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梳理工作流程中的风险点,优化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完善财务报告,加强会计档案保护,妥善保管会计资料,以求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加强会计监督,持续严肃财经纪律

  新会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对内应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外应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加强财会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大追责力度,坚决遏制财务造假

  新会计法与公司法、证券法相衔接,对财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细化。针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指使授权强令会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新会计法关于个人法律责任的规定对于公职人员及会计人员能够形成有效震慑。

  三、意义

  此次会计法的修正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工作时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管与处罚措施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漏洞,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为其自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艾防中心规财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