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宣布启动首个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
2月27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在活动现场致辞。当日,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中华红丝带基金共同主办的“世界零歧视日”活动在北京举行。“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是艾滋病防治的“三零”目标。其中“零歧视”关系着其他两个“零”目标的实现。为了倡导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生活,发动更多人共同推动“零歧视”目标的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28日在京宣布,3月1日将启动首个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
西迪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希望通过此举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关注,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社会歧视,给艾滋病感染者应有的尊重、关爱以及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如果不能消除歧视,我们就不能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安全和繁荣。”西迪贝说,人人都享有健康权和尊严。政府、社区、企业都应该行动起来,制定法律和政策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保护和帮助。
西迪贝强调,零歧视是艾滋病防治的基础。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比艾滋病病毒本身所导致的死亡更多。
西迪贝高度赞赏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全球媒体为艾滋病防治事业所作的贡献,希望媒体继续支持艾滋病防治事业,为推动国际社会早日实现“三零愿景”(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而共同努力。
据介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本次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的主题图案为蝴蝶,象征着蜕变、重生、美丽和自由,也代表每个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与祝福。
2月27日,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中华红丝带基金共同主办的“世界零歧视日”活动在北京举行。“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是艾滋病防治的“三零”目标。其中“零歧视”关系着其他两个“零”目标的实现。为了倡导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生活,发动更多人共同推动“零歧视”目标的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月27日,中华红丝带基金执行理事长许荣茂宣读《中国企业参与艾滋病防治倡议书》。当日,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中华红丝带基金共同主办的“世界零歧视日”活动在北京举行。“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是艾滋病防治的“三零”目标。其中“零歧视”关系着其他两个“零”目标的实现。为了倡导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生活,发动更多人共同推动“零歧视”目标的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月27日,参加“世界零歧视日”活动的嘉宾在现场合影。当日,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中华红丝带基金共同主办的“世界零歧视日”活动在北京举行。“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是艾滋病防治的“三零”目标。其中“零歧视”关系着其他两个“零”目标的实现。为了倡导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生活,发动更多人共同推动“零歧视”目标的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月27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新华(右一),歌手、预防艾滋病宣传员蔡国庆(右二),青春红丝带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张乐(左二),河南阳光家园社区组织代表王秋云(左一)在活动现场进行“零歧视”主题对话。当日,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中华红丝带基金共同主办的“世界零歧视日”活动在北京举行。“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是艾滋病防治的“三零”目标。其中“零歧视”关系着其他两个“零”目标的实现。为了倡导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生活,发动更多人共同推动“零歧视”目标的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本文来源:新华网 记者谭晶晶、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