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 2008-09-26            来源:

  自2006年德城区被确定为省级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以来,认真贯彻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等防治政策,努力探索符合我区情况的防治工作模式,按照重点建设、高标运行、突出特色、积累经验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进了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程。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艾滋病综合防治组织体系
  区委、区政府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极为重视,2006年3月18日成立了由副区长任主任,宣传、卫生、公安、文化等29个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为成员单位的“德城区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召开防治艾滋病示范区启动会,专题部署工作,制定《德城区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明确各镇、街以及有关单位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关职责任务;设立独立的艾滋病防治科,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和业务技术指导;成立基线调查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基线调查方案,开展基线调查;成立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19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干预督导队,负责全区高危人群干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成立德城区外来妇女艾滋病监测领导小组,制定监测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外来妇女检测、登记、汇总上报工作;组建以社区居(村)委会、社区门诊、村卫生室为干预网底的221人干预工作队。争取项目后,随即成立各单项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严格按项目任务要求认真落实工作。通过建立计划制定、职责落实、考核奖惩、信息通报等整套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起艾滋病防治和高危人群干预体系。因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委员会部分成员,从而为高效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深入宣传,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防治知识宣传方面,我们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力求实效。一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大众知识传播。在德州电视台进行专题宣传14期,在《德城报》等重要报刊开设46期艾滋病防治知识专栏。二是举行了由省、市、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五进”活动启动仪式,使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五进”活动迅速铺开,有针对性的向纵深开展。三是与3.24、4.25等其他宣传培训活动相结合,进行捆绑式宣传。四是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五是加大对流动人口及农民工宣传,借助外出务工人员健康查体时机,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集中培训;利用农村赶集定期深入集市或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在建委配合下,定期深入工地进行宣传,培训工地卫生员,安装安全套取套箱;针对春节和麦收期间,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农民工集中返乡时间组织专题宣传活动9次。六是借助社区文化艺术节,举办6场红丝带进社区文艺专场;发挥社区(村)居委会、社区门诊作用,每双月对辖区内的重点场所进行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逐路逐街,挨家挨户的发放宣传材料。七是实施有效的外展服务,疾控人员和高干队员在公安、文化部门的配合下,定期到娱乐场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展志愿者。八是发展长效宣传机制作用,对监狱、看守所等重点监管场所新入人员采取集中培训或重点教育等方式实施不间断的宣传。九是在医疗、妇幼及社区门诊设立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点,发放宣传材料和安全套。十是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并进行换水游戏活动,举办 “青春红丝带走进校园暨健康教育宣传日活动”,举行了万名青少年签字仪式,发展百名校内青年志愿者,在几千只由红丝带拼成的“心”形展牌前集体宣誓;结合“青春奉献创双城”活动,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设立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画和宣传材料。十一是结合“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在农民夜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20场;在全区9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大型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304个村卫生室悬挂了宣传画,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织辖区居民每季度举行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举行900余次;在62个行政村刷写墙体标语,培训村医,发放宣传材料;结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分别在大刘庄和杨庄等村开展了6次大型农村宣传活动。十二是认真组织开展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宣传人员走上街头,进入工地,深入农村,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媒体宣传力度。自示范区启动以来,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8400份,大众宣传51200人次,面对面宣传干预32000人次,安全套50000余只
  (三)多措并举,大力加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力度
  成立了艾滋病防治高危行为干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高危行为干预项目工作的领导与技术指导工作。区防艾办下发了《德城区艾滋病防治高危行为干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德城区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队,具体实施行为干预。为加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力度,先后两次组织公安、卫生、文化部门对各办事处在娱乐场所实施干预情况进行督导,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对工作开展不利的办事处给予通报批评。针对娱乐场所性工作者的干预策略及活动,重点围绕以“五小”(小理发店、小旅馆、小美容院、小歌厅、路边小餐厅)入手,逐街逐户进入目标场所开展干预工作,对目标人群采取发放宣传材料、演示安全套正确使用、集中培训、看纪录片、发展同伴志愿者等措施,力争将新老从业人员都实施有效干预。面对在外展服务中经常遇到的以老板不在为由进行阻挠,躲避或置之不理,甚至谩骂等情况,高干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本者耐心真诚的态度说服老板和服务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变换多种形式,寻求多个切入点,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讲解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大力推广100%安全套使用活动,发挥全区计生服务点的作用,在社区、重点场所设立安全套自动取套机230个。积极探索对建筑工地的农民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模式,在实施高危行为干预的同时倡导自愿检测,指导改变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四)积极拓展,扎实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成立了德城区艾滋病防治免费自愿咨询检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领导与技术指导工作。区疾控中心制定了《德城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艾滋病防治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中心设立了自愿咨询室,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咨询员,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自愿咨询的重要性,公布咨询服务热线,为咨询人员提供耐心、细致、规范的服务。为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率,立足我区实际,深入社区、农村、娱乐场所、建筑工地设立流动自愿咨询点,严格坚持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坚持“咨询服务与治疗、关怀,支持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各类人群接受VCT服务,共接受自愿咨询1285人,其中检测959人。
  (五)强化监测,加大重点人群检测覆盖面
  在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筛查方面,我们一方面认真落实常规性的检测工作,一方面坚持突出特色,体现亮点,探索和积累成功的途径和做法。主要落实以下七个方面的检测工作:
  1、开展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IV检测。我们借助食品、公共场所人员预防性健康查体时机,在全省率先将美容美发、公共浴池、按摩厅、练歌厅(房)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
  2、不间断的开展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HIV检测。我们发挥社区居委会、公安和卫生监督员的作用,深入到各娱乐场所,对性服务人员免费实施艾滋病、梅毒检测。同时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建筑工地农民工、重点省份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
  3、按要求进行哨点监测。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辖区内娱乐场所的400名暗娼问卷调查、检测和信息录入任务。
  4、定期开展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对公安、司法系统监管场所内新进监管对象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监狱每季度检测1次;看守所、拘留所每周检测1次。
  5、落实了我区外来妇女(女婿)检测工作。卫生、民政、计生、各镇(办)等部门全力配合,对外来妇女(女婿)开展艾滋病监测工作。
  6、开展医疗机构术前病例艾滋病病毒检测。对区属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的有创检查、手术治疗、产妇分娩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该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我区艾滋病监测网络。
  截止目前,德城区实施各类人群检测共10529人。
  (六)多方协作,认真落实基线调查工作(项目、示范区)
  成立基线调查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分别与7个部门进行相关数据的了解、座谈;对227项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先后与辖区内分管领导、医护人员等20人进行个人访谈;与高危人群(30名暗娼、性病患者)进行小组访谈;对城(村)居民、流动人群等各类人群共2100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对50名暗娼实施检测。
  (七)加强培训,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精干的专业人员先后参加省、市级艾滋病防治培训班并邀请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进行干预技能专题讲座,经培训的专业人员作为师资,再对全区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共组织培训43次,培训2887人次。为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做好艾滋病患者及家庭的关怀救助工作,民政、教育、卫生部门联合下发关怀救助文件,确保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家属和患者遗孤在医疗、生活、教育方面得到长期救助。2008年新发感染者3人,对1人符合救助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取得生活保障金救助,其他2人正在多方争取办理低保。
  (八)严格标准,建设合格规范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先后投入15.6万元,配备了酶标仪、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验收,2007年底又通过了省级复检。强化日常的实验室管理,规范技术操作,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生物安全制度等规范。在实验室正常运转过程中,严格按照《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技术操作,加强质控,扎实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工作。
  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尽管我们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在行为干预和监测方面创出自己的特色,在宣传教育活动中也建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网络体系。但由于我们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工作还需进一步向纵深开展,逐步形成一整套防治管理模式,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将防治经验推广到全省。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CDC 艾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