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深化和展望
发布时间: 2017-07-14 来源:
2017年6月12-14日,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在北京组织部分省/市的社区组织及疾控中心代表召开了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研讨会。来自中国性艾协会、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办、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驻华办、美国疾控中心全球艾滋病项目中国办公室等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针对当前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选择了以下三个议题,即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的传播,社会组织能做的工作;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利用,社区组织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是否有需求;如何确保社会组织在参与艾滋病防治中提供有质量的干预措施及案例分析进行了讨论,发言中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对指导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会议认为,社区组织在控制异性性途径传播方面的建议有:(1)结合自身特点,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社区组织具有深入人群、灵活创新,跨领域和多专业、工作灵活等特点,充分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工具,能为一些脆弱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如:将性健康、生殖健康与性病艾滋病防治服务相结合,可利用互联网为低龄、校外青少年及网络性交易和性活跃者提供优质服务。(2)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扩展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模式。如男同社区组织在开展干预和检测动员工作时,不拒绝异性恋人群,或有意识扩展工作内容至异性恋人群并为其提供干预和检测服务。同时还可探索为已婚男同的配偶提供干预和咨询服务,重点加强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的针对性服务。
社区组织在数据信息的收集、利用及平台建立方面的意见:(1)社区组织在工作中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及信息,但由于工作任务不同和社区组织的能力差异,导致信息分散,难以有效整合和利用;(2)社区组织对开展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利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较为强烈的需求;(3)对于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供大家分享利用,多数社区组织顾虑遇到隐私或信息泄露的问题,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环节较多,如录入指纹或收集其它相关信息等。而对于开发出统一的工具供各组织使用,由其自行掌握数据,多数社区组织持支持意见。
社区组织在提供高质量干预工作方面的建议:(1)现在大多是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干预工作,建议加强和扶持针对亚人群干预(如跨性别);(2)社会组织的工作指标应区别于专业防治部门的考核指标,与社区组织优势相适应;(3)实行灵活激励机制,如对干预效果好的小组进行奖励;(4)关于社会组织的干预资质问题,可考虑出台相应的证明、证书或政策说明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工作是符合规范或合法的;(5)经费较少及人员流动性大仍是社区组织的重要工作挑战,对此应予以持续关注;(6)“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消费习惯,艾滋病防控工作也要积极运用新的渠道和手段。在同等条件下,社会组织能够更加关注创新的手段和渠道,扩大检测和干预人群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干预效果。(性艾中心交流与合作室 吴纪民 张大鹏 单多)